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海关最新特殊物品通关政策有哪些?企业怎样通过商事仲裁化解争议?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都能在北京亦庄举办的生物医药专场政策宣讲会上找到答案。
7月23日,北京海关联合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司法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兴区人民政府,面向辖区1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了以“营商‘京’彩 北京赋能行动为主题的生物医药企业专题政策宣贯会。
“一企一策”指导让企业少走弯路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参加完北京海关政策宣讲会的北京生物国际合作部经理陈艺元表示,“近几年来,海关和地方政府一直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这次宣讲会通过面对面解读和答疑解惑,帮助对我们相关政策措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从营商环境来看,相关部门更关心企业了,会定期主动询问企业有什么难点、堵点,并想各种办法去解决,在政策、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疫苗研发企业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徐微告诉北青报记者,生物医药属于高标准高要求的行业,出海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许可特别多,海关对生物医药企业给予更多的是帮助和指导,没有他们企业会走很多弯路,不知道如何高效合规地把产品推向海外。
近年来,北京海关主动了解辖区企业普法需求,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一企一策”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充分享受进出口优惠政策,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亦庄海关关长王燕介绍,与地方政府部门建立的“诉求共商”例会制度,针对大兴区、经开区重点产业、企业集约化开展政策宣讲会,大力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千名关员助万企、海关政策进万家”活动,变“被动接诉”为“主动护航”。比如,对进境实验动物实施缩短隔离期的便利化措施,惠及北京地区生物医药企业、研究院所超过400家,助力6年来我国首批科研用非洲爪蟾进境,助推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智能审批帮企业赢得市场先机
在现场采访中,北青报记者发现,多个受访企业提到的特殊物品进出口“智能审批”广受好评,该方式帮助企业节约了大量人力时间成本,赢得了市场先机,降低了贸易风险。
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义翘神州)是一家从事生物试剂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的生物科技企业。也是“智能审核”首批试点企业之一。“我们年出口4000余批次、涉及6万余种生物试剂,属于生物制品,是低风险特殊物品,价格远低于欧美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却不及欧美品牌。时效性不足是我们在海外市场与欧美传统生物医药研发强国的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差距,如果进出口审批时间能够再短一点,那么将会为我们的发展大幅提速。”在2022年6月的一次关企座谈会上,义翘神州负责人对在企业调研的北京海关关长坦言当前面临的问题。
北京海关了解情况后,决定将“特殊物品智能审批”政策送上门。在做完风险评估后,海关按照特殊物品智能审批工作规程,帮企业开通智能审批功能,将义翘神州生产的6万余种产品全部录入特殊物品审批系统,纳入智能审批范围,使这些产品做到“即提即批”。
“在审批环节,以前采用人工审批方式进行三级审批需要3天时间,现在升级为秒级放行。”义翘神州物流部经理赵晓燕介绍,公司的发展受益于“智能审批”服务,从2022年7月至今,公司智能备案产品累计已达7.5万多条,年均出口票数3300余票,出口总时效提升了65%。“因为公司持续不断有新研发产品上线,同时还涉及定制化技术服务产品出口,海关近期出台了新的特殊物品风险分级监管规定,所以这次来听宣讲,也是想了解下有没有新的智能审批实施方案或检验检疫实施细则推出。”
据了解,早在2017年,北京海关先行先试,率先进行出入境特殊物品审批制度改革,对中关村检验检疫试验区内低风险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出口探索性开展了“智能审核”试点。此后政策不断优化。2022年,北京海关依托智慧海关建设,推广低风险特殊物品“智能审批”2.0政策,将试点范围推广至全市,印发《北京海关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智能审批”工作方案》明确实施流程,经海关风险研判、资质审核、现场核查后,企业申报的C级进出口低风险特殊物品经过系统智能审核,检疫审批时限由原来3至5个工作日缩短为“秒级”放行。
智能审批范围将扩展至全部企业
在医药贸易全球化与监管精细化的双重需求下,药品药材出口业务正面临效率与合规的相关挑战。亦庄海关关长王燕表示,作为服务企业的“最先一公里”,亦庄海关创新监管模式方面,对低风险特殊物品和部分生物材料实施“智能审批”,审批时间从平均耗时3个工作日升级为秒级放行,出口环节总体时效提升约40%,出口批次覆盖率达90%。依托“互联网+海关”平台,搭建生物医药企业专属服务模块,实现检疫审批、报关申报、物流跟踪全流程线上办理,试点推广远程属地查检,企业“远程”需求做到100%满足。
此外,北京海关所属亦庄海关在亦庄生物医药园“南平台”全面实施“转单即审、到货即查、合格即放”的快速查验便利化措施,今年上半年在查验批次同比增长14.04%的情况下,查验平均用时降低8.55%,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南平台”常务副总经理王洪平介绍,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位于北京的南部,也被称为“南平台”,2014年1月在亦庄生物医药园开通运行。它是为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升生物试剂进出口的通关效率,在中关村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和北京海关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全国首家生物试剂进出口第三方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南平台作为经海关备案的集中作业场地,北京海关在此场地对通过北京口岸进出口的生物试剂和生物制品进行检疫查验。“截至目前,南平台共服务企业1300多家,进出口金额超90亿元。”
王洪平认为,此次海关政策宣讲非常及时,企业的收获也很大。7月10日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进出境特殊物品生物安全风险分级监管表》,分级比以前更细致,操作性更强,对高风险产品的监管更严格,对企业有很强的指导性。以进口人体血液产品为例,此前只有一种分类,都属于高风险的A类,现在按照风险及用途细分为A2、B2和C2 三个级别。对抗体、细胞因子、重组蛋白和多肽等低风险的特殊物品简化了审批程序,智能审批范围将从试点企业扩展至全部企业,等系统更新后,C2级别的产品将全部纳入智能审批的范围,这也使得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便利性,降低通关的成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李涛
万隆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